affiche-1.jpg 

  這明明是部輕鬆詼諧的小品,卻讓我在看完之後,情緒低落到谷底。

  影片以一位厭世的小女孩Paloma為主線,她的生活建築在透過DV觀察她小小的世界。小女孩透露出的自負與看似成熟的思想,其實有時讓人覺得她反而無知,以片面的觀點批評著她所擁有的與他所沒有的。雖然她所生活的的確是個虛榮、虛情假意的中上階級生活,然而整個社會的全貌並非她所想像得如此單一。

  影片另一條主線是門房Michel的角色,她是個中年寡婦,人生中只有一個小小的房間,與不為人知的書房。她安於這樣被視為"卑微"的身分以久,已經遠離外頭的世界,漸漸成為了帶刺的獨居者。唯一闖入她的生活的,是小女孩Paloma,以及大樓的新住戶小津先生。藉由Paloma的視線,讓觀眾發現了Michel不為人知的、優雅的一面;而認識了小津先生,更是讓她的生活起了極大的轉變。

  小津先生對待生活的方式、持有的理念感染了Michel,兩人的關係漸漸靠近,Michel也逐漸走出了自我封閉的生活。不過,我在觀看的過程中,其實覺得影片(原作?)對於日本人的生活顯得過於吹捧,像小津先生那種生活方式,在日本其實根本不多見吧!至少對於中低階層的人們來說,這樣禪式的美學生活,簡直是奢侈。(不過,聽說原作吹捧得更嚴重)

  然而影片的中心理念還是成功表達給觀眾了,結局雖然令人措手不及,但那正是"人生"的寫照。Michel在生命最後一刻的獨白,給了我強大的衝擊。在從戲院回家的路上,我看著熙來攘往的人潮,對著每個擦身而過的人都浮現了問號,想問他們"你快樂嗎?"情緒低落如股市大跌。Michel的驟逝讓Paloma的觀念改變了,那個一心只想在12歲生日自殺的小女孩,想必會將更懂得珍惜生活。

  "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什麼時候死,而是死亡的時候你在做什麼。"對於眾多勞苦的普羅大眾來說,也許連"享受生活"的私人時間都所剩無幾。在做國貿的友人說,那些西方人是在"生活",而我們只是在圖"生存",這句話真的很貼切,也很令人無奈。在勞方慘受壓搾的台灣社會,我們大概只能試著苦中作樂,活在當下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nd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